中东局势急剧恶化,伊朗与以色列的紧张对峙升温,而美国也深感压力,纷纷派遣航母、F22战机和加油机赶赴中东。然而,就在这场风暴即将爆发的关键时刻,距离8000公里外的乌克兰可能先撑不住了。原本的军事援助被以色列“截胡”,泽连斯基看着战报,连个假笑都挤不出来。乌克兰的未来,或许真要提前宣告结束了。
最近,普京可能在睡梦中都能笑出声,他巴不得美国和伊朗搞得更火热些。为啥这么说呢?我们来算一笔经济账。几天前,伊朗放出狠话,宣称可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。这个海峡可是全球石油运输的关键通道,每天约20%的石油通过此地。若伊朗真的封锁了它,全球油价肯定飙升,120美元一桶恐怕是分分钟的事。
然而,伊朗的举动无疑是得罪了包括中美欧在内的大部分国家,尤其是中东那些石油大国,它们的石油一旦被封锁,经济就会受损。反倒是俄罗斯,手里的石油资源不受霍尔木兹海峡封锁的影响。普京的算盘很简单,越是伊以冲突加剧,油价就越有可能飙升到150美元一桶,那时俄罗斯的石油会变得异常抢手,俄国的经济危机立马得到缓解。
再来看军事方面,乌克兰现在正是形势严峻,军力虚弱,弹药匮乏,西方的援助也锐减了62%。之前原本准备运往基辅的2万枚“标枪”导弹,本该是乌克兰军队的救命稻草,然而五角大楼的紧急命令却让这些武器半路转向,以色列方向。那些乌军运输车的司机估计心里很苦,可他们又能怎么办呢?现在,连美国都不再关心乌克兰了。
展开剩余80%在欧盟方面,尽管它们口头上依旧表示支持,但军援的产能已经大幅下降。美国的援助暂停后,欧洲的援助计划也随之拖延。乌克兰的军队本就实力薄弱,西方援助的减少让情况更加艰难。乌克兰高层原本希望在G7峰会上寻求更多支持,却被晾在一旁。如今的乌克兰,就像是被遗弃的旧报纸,没人再关注。与此同时,俄罗斯趁着全球焦点集中在中东,对基辅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打击,导弹和无人机像暴雨一样倾泻而下,住宅、铁路设施都成为了攻击的目标。
俄军的打击范围并不仅限于基辅,乌克兰东部的七个州都遭受了攻击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俄罗斯不再采取无差别轰炸,而是精准打击乌克兰的军事和工业设施,像是无人机生产线、芯片封装厂、发动机车间和碳纤维厂等,统统成为了攻击目标。这意味着俄罗斯正在试图切断乌克兰的军事工业链,削弱其持续作战的能力。
与此同时,乌克兰的民众早已心灰意冷。口口声声说“撤到哪儿都是挨炸”,这背后透露出的不仅仅是对战争的疲惫,也意味着国家意识的逐渐麻木。民众的支持已经逐步消退,乌克兰领导层面临的时间也越来越少。然而,这场悲剧远没有结束。普京在近期玩了一招“暗度陈仓”,趁着美国忙于处理中东局势,从朝鲜派遣了6000名部队。
这一切背后,得感谢俄罗斯前防长绍伊古的推动,他最近两次亲自访朝,与80后领导人达成了此项合作。这支朝鲜部队的加入,将大大提升俄军的前线作战能力,也能保证后方的安全,为普京对付乌克兰提供更大的支持。对于乌克兰而言,这无疑是雪上加霜,兵员和武器本就捉襟见肘,现在又失去了西方的援助,军心涣散,逃兵不断。而普京的野心也随之膨胀,他不再满足于控制乌克兰东部的四个州,最近甚至公开宣称要拿下乌克兰的八个州。
这一番言论,让欧洲彻底坐不住了。欧洲国家本就对俄罗斯有深深的惧怕,而现在普京的步伐越来越大,他们担心俄军的导弹随时可能打到自家门口。因此,德国、法国等国都开始焦急起来,一边谴责以色列,一边试图拉拢伊朗,希望通过对话解决冲突。毕竟,如果伊以冲突持续,美国势必不得不插手,但一旦美军介入,谁还顾得上乌克兰呢?
然而,欧洲的援助已经陷入困境。武器库存见底,产能不足,面对俄罗斯的强势攻势,欧洲只能口头上表达支持,而真正能做的事情少之又少。现在,欧盟的唯一希望是能把美国重新拉回东欧,可美国总统却显得毫不关心,反倒忙于支持以色列,尤其是在国内加州的骚乱问题上。如果能赢得以色列的支持,犹太财团的资金支持将成为特朗普对抗民主党的筹码。
而且,特朗普对于欧洲的白左派有着深深的怨恨,他认为自己自上台以来几乎没取得什么政绩,主要原因就是欧洲在中美贸易战中站在了中国一边,使得美国陷入了被动。正因为如此,现在欧洲越是急着寻找解决方案,特朗普的心里反而越是得意。
在这种背景下,欧盟已别无选择,只能单独出面。20号,欧盟计划与伊朗外长在日内瓦展开会谈,商讨伊核问题。尽管如此,若没有美国的参与,恐怕谈判也很难有所突破。
与此同时,美国总统威胁称,美军随时可能介入战事,准备好了一套动武计划,等待最后的命令。这个举动显然是为了向伊朗施压,也是在给欧洲制造难题。对于欧乌两国来说,这无疑是雪上加霜,让它们的心情变得愈发焦虑。
不过,远在亚洲的日本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。它们的情绪与美国无关,而是因为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。6月13日,伊以冲突爆发后,日本立即表示强烈不满,石破茂公开谴责以色列无视国际规则。这种反应让人吃惊,因为日本一向是美国的亲密盟友,美以关系紧密,而日本怎么突然对以色列发火了?
其实,这背后是石油的压力。自从与俄罗斯关系破裂后,日本对中东的依赖日益加深。去年,伊朗每天向日本供应670万桶石油,如果中东局势动荡不安,石油价格暴涨,必然影响日本的经济。为了避免再次遭遇2022年油价暴涨的困境,日本的战略能源局也开始加大石油储备,然而,即使将储备充实,也只能维持一年。一旦油源中断,日本经济将陷入困境。
更为复杂的是,日本的核问题与此密切相关。表面上,日本对核武器保持否定态度,然而,其国内却大量积累了足够用于制造核弹的钚。而右翼分子甚至宣称,日本三个月就能制造出核武器。虽然这一说法存在夸大成分,但日本确实具备相关技术,短期内制造核弹并非不可能。
因此,当以色列以铀浓缩接近原子弹的理由攻击伊朗时,日本的立场就变得微妙。毕竟,日本有着众多核电站,铀浓缩技术不容忽视。若伊朗被攻击,日本是否也会被视为潜在的核武器拥有国?如果这时,日本公开支持以色列,80后领导人可能也会拿出相似的手段来对付日本。因此,日本对以色列的袭击表示不满,实际上是出于对自己未来核问题的担忧,怕自己也被列入核武器的“黑名单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立证券-配资论坛开户-正规配资网-专业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